记者看到,有的医生签订了150个病例的任务书,所得的研究经费可达到45000元。
华北制药环保研究所于1990年成立,致力于制药工业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迄今共成功研发22项专有技术,其中两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伴随着我国加入WT O,经济全球化开始更加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加强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 绝对集中度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一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指标值占整个行业的份额。从企业优势上看,国有企业拥有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依托这些企业发展优势,国有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中会拥有更为强大的竞争力。在固废处理方面,华北制药集团承担的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成套技术集成课题被省有关部门列为重大技术创新专项。伴随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加强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药经济将会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被誉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早就高瞻远瞩,布局大医药。
华北制药通过自主研究开创的生物脱硫———厌氧发酵技术,使华药在废水处理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投资5亿元,建设11座污水处理设施。国企要引领医药产业良性发展 2013-10-03 05:55 · 璇儿 医药产业在中国正发展的如火如荼,然而作为制药大国的中国医药产业,急需医药行业的领路人,国有企业应该成为引领中国医药产业经济良性发展的领头羊。将着重研发传染病疫苗、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性疫苗、癌症治疗性疫苗等品种。
2013年生物医药年会在南京拉开帷幕 2013-11-06 05:18 · 顾露露 由易贸医药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13生物医药年会将于11月6-7日在南京举行,本届会议将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全局,覆盖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等行业,逐一分析各产业技术热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如何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也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立高效表达技术、规划化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推动疫苗的产业化。引入新的生物分析技术,加强疫苗质量控制,使之符合国际标准,降低疫苗的不良反应。
并促进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化发展,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端化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制造企业。由易贸医药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13生物医药年会于11月6-7日在南京举行,本届会议将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全局,覆盖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等行业,逐一分析各产业技术热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
本届年会吸引了超过220名国内外业内专家共聚一堂,主要包括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赛诺菲、长春金赛等国家政府、疫苗及重组蛋白药物等国内外企业高层。十二五期间,疫苗产业发展的重点将是研发新疫苗、提高和改善疫苗的质量、发展关键技术为疫苗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支撑性。目前全国仅有30多家血制品生产企业,而市场需求却在强势增长,而原料血浆不足,血液制品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提高产业技术亟不可待将着重研发传染病疫苗、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性疫苗、癌症治疗性疫苗等品种。
十二五期间,疫苗产业发展的重点将是研发新疫苗、提高和改善疫苗的质量、发展关键技术为疫苗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支撑性。由此也对生物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易贸医药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13生物医药年会于11月6-7日在南京举行,本届会议将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全局,覆盖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等行业,逐一分析各产业技术热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随着长效化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细胞培养及蛋白纯化的工艺的不断突破,配合剂型改造,期待重组蛋白药物企业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本届年会吸引了超过220名国内外业内专家共聚一堂,主要包括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赛诺菲、长春金赛等国家政府、疫苗及重组蛋白药物等国内外企业高层。并促进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化发展,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端化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制造企业。
目前全国仅有30多家血制品生产企业,而市场需求却在强势增长,而原料血浆不足,血液制品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提高产业技术亟不可待。生物探索已经到达现场,实时播报年会盛况。
2013生物医药年会,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全局,将覆盖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等行业,逐一分析各产业技术热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同时,建立高效表达技术、规划化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推动疫苗的产业化。如何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也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新的生物分析技术,加强疫苗质量控制,使之符合国际标准,降低疫苗的不良反应。国务院下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要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2013年生物医药年会在南京拉开帷幕 2013-11-06 05:18 · 顾露露 由易贸医药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13生物医药年会将于11月6-7日在南京举行,本届会议将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全局,覆盖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等行业,逐一分析各产业技术热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
生物探索在会场的微信大屏幕,点击即可参与互动制药方面,生物仿制药行业正在快速发展,重组蛋白药物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参展企业同时,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使血液制品行业以需求大、成长性佳的特质脱颖而出,备受关注
不过作为一个新理念,新模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来指导转化医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化医学的路不会平坦,期间理念和实践也需不断摸索,更需要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以及政策制定者正确引导和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弗莱明( Alexander Fleming ),苏格兰生物化学家,因1928年从青霉菌中提取出青霉素而闻名,后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有理由相信转化医学的前景是光明的。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投资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转化医学项目的领导者有良好的全局视野和较强的统筹管理能力,还需要有合适的人做好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当一个个具体的转化医学项目顺利奏响直至最终成功时,转化医学将是一首美妙乐章。尤其在目前的基础科研评价体系下,若研究人员过分注重论文产出而不注重与临床应用挂钩,势必偏离科研为人类造福的核心目的。以下是一个转化医学模式图,它很好地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系统性思维,以及循环互动的模式。
利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往复的转化机制产生一系列新药物,新疗法,新诊疗技术和工具,惠及患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其二,近几十年来,人类自身的疾病谱越来越广,且越来越复杂,客观要求我们需要在比以往更短的时间内产生较高质量的药物,诊疗方法和技术。
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业内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填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应用两座大山之间的鸿沟,或曰死亡之谷,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同时将临床应用效果快速反馈给基础研究人员, 真正实现from bench to bedside, and back(即从实验室到病床,再反馈回实验室)。图二 转化医学循环工作模式图尽管转化医学前景看好,不过挑战也是巨大的。
事实确实如此,转化医学与其说是一门新学科,不如说是一个新概念,新思维方式和新组织架构。就具体的转化项目来说,有人提出应该建立精英化培养体系,即培养一批既懂基础科研,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临床实践经验的精英,使他们成为未来转化医学具体项目的领袖。
它不仅是迄今NIH一次性资助高校发展转化医学的最大一笔款项,而且还是在美国金融危机最严峻的形势下毫无异议地给予的全额资助,可见美国政府对转化医学的决心和支持。同时,在商业大背景下,人的主观意愿也驱使自身加快研发进程,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技术,以获取较高回报。伴随着理念和实践的深入,一个理想的模型呼之欲出:即集合各方力量,包括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医院等部门,整合资源,建立各种互动渠道,逐渐摸索形成一套转化的流程和体系。暂且不讨论这种全才或多面手培养体系的优劣,若是有这种全面式人才不断涌现,其实不失为对各领域专家间合作的一种润滑剂,相信也更能够协调不同领域专家间的合作,保证转化项目的效果和效率。
它不仅是对参与人员的极大鼓舞,更是能为患者带去福音,带去欢乐。哈佛大学医学院近年来正是按照此理念在学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快速地推进转化医学实践,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学院随即开始基于已有的转化医学研究基础进行卓有成效的战略性规划发展,其代表就是在2008年获得NIH高达1.175亿美元和哈佛大学校内基金0.75亿美元的5年期资助。为了保证其实践的可行性,过程的高效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已经有不少的转化医学先行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比如哈佛大学就是其中一个,其早在2005年即提出了转化医学不是一个随时可以应用的孤立的主意或想法,而是一个需要每个人关注的理念,它应当成为健康供给(health provision)的现代理解的基础,而健康供给则是涉及诸多与人类健康有关学科的大概念。转化医学这个词近几年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直很火,而世界各地的转化医学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美国到现在已经成立了40多个转化医学中心,中国的转化医学中心也如星火燎原般在各地出现。